|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华生(1920)通过条件反射实验成功地使得11个月的婴儿艾伯特对大白鼠产生了恐怖症。并提出了条件性恐怖(如艾伯特的恐怖行为)的减轻和消除办法,认为有四种可能的策略来克服这种条件反射:(1)通过实验性消退方法;(2)通过在引起恐惧的客体周围进行“建设性”活动的方法;(3)在感到恐惧的客体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给儿童吃糖的方式“重建反射”;(4)在恐惧客体存在时刺激催情带的方法。1924年他提出了一个能减轻或消除条件性恐怖的最有效办法—“去条件化技术”,即在恐怖物体出现的同时伴随产生一个愉快事情使之发生竞争反应。琼斯(1924)采用去条件化技术成功地治疗一名3岁儿童彼特的动物恐怖症(他恐怖兔子、老鼠等多种物体)。琼斯的方法是给小儿吃东西时,将放着兔子的笼子逐渐移近,然后把笼子放到小儿坐位旁的桌子上,随着耐受性增大,最后彼特能够抚摸和抱着兔子而没有一丝恐惧,与此同时他也逐步消除了对棉花、毛皮大衣、羽毛和老鼠的恐怖。
1958年,沃尔帕医生根据他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他将一只饿猫置于笼中,当食物出现它将取食时,突然强烈电击,多次实验后,不但猫出现强烈恐惧反应,拒食出现的食物,而且对猫笼和实验室环境亦引起恐惧反应,形成了猫的实验性神经症。每当食物出现时,猫既有因饥饿要取食的反应,又有怕电击而退避的反应,前者为正常反应,后者为反常反应。然后他试予治疗,先在原来实验的条件之外给猫以食物,此时只有因饿而进食的正常反应,虽然仍有轻度恐惧反常反应,但因进食的正常动机强烈,使正常反应抑制了反常反应。此后,逐步将进食移到原来的实验环境,只要不再电击,猫终能在原来恐怖的环境中进食而恐惧反应消失。他认为运用反应竞争方法同样可以治疗人的恐怖症,即人为引起与恐惧相矛盾的情绪反应(如放松、安静)时通过逐步递增引起恐怖的情境,增加耐受性,从而逐渐消除恐惧反应,此即所谓“系统脱敏疗法”。
一个害怕考试的学生害怕的等级层次 序列 事 件 Sub
1 考前一周想到考试时 20
2 考试前一个晚上想到考试时 25
3 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时 30
4 在考场外等候时 50
5 进入考场 60
6 第一遍看考试卷子时 70
7 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考场中想着不能不进行的考试时 80
以上两步工作也可作为作业由求治者自己独自去做,但再次治疗时,施治者一定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排列的情况。
2.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3.分极脱敏练习。在完成以上两项工作之后,即进入系统脱敏练习。系统脱敏在求治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1)放松。具体放松方法与技术参见本章“放松疗法”。
(2)想象脱敏训练。由施治者做口头描述,并要求对方在能清楚地想象此事时,便伸出一个手指头来表示。然后,让求治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想象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度。
(3)实地适应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也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适应。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进入下一等级。每周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如对一个过份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情感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