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危机干预手册(家长篇)

4 3
危机干预手册(家长篇)

来源:北师大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点击量:47
如何评估创伤性-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创伤**件对个体造成的影响一般是在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下产生的,其中主要包括 (a) 创伤**件的特质和 (b) 个人风险因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孩子对此事件的反应,以评估此事件对其造成的影响。
创伤**件的特质可包括事件的可预测性、持续性、规模及所造成的后果。一般来说,突发和意料不到、涉及严重伤亡和持续长时间的事件会对个体造成较大影响。
个人风险因素可包括是否身处危机事件发生现场、与当事人关系及个人的脆弱程度。一般来说,越接近事发现场、与当事人关系越密切、患有精神健康问题、缺乏社交支援或平日应对能力较弱的学生会较容易受创伤**件影响(Brock, 2011)。由此可见,即使目睹/听闻严重的伤害**件的孩子也需要大人们的关注。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家长能做些什么?

启智网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启智网平台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本平台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真实性自行辨别;所有涉及心理诊断或说明内容不作为医学根据使用,科学诊断还请到专科门诊;
6、如果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启智网平台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平台,在线咨询、阅读、测试!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3 个评论

 楼主| 心理老师  版主  发表于 11-19 08:13  本帖来自-- 江苏淮安
01识别创伤信号
有时候,孩子的异常表现很容易被家长忽视,这需要家长细心的观察和了解,评估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创伤**件的影响。经历创伤**件的孩子往往会在情绪、行为、身体感知和思维方面表现出和以往不太一样的症状。
针对学龄期儿童,他们可能的具体表现如下:
情绪方面
焦虑、恐惧,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安全的担忧(对家长或老师依赖程度增加);
不安情绪增加(异乎寻常地烦躁,喜怒无常);
过度唤醒(例如,睡眠困扰,或者易受惊吓);
情绪麻木(例如,似乎对创伤事件没有什么感觉)。
行为方面
活动水平增加或减少;
离群独处,不愿与他人接触;
注意力和/或专注力水平下降;
出现言语或行动上的攻击行为;
旷课,不愿上学,学业成绩倒退;
不信任他人;
对他人的言语理解和反应力发生变化;
重现创伤事件(例如说出事件、玩游戏或绘画时重现);
出现回避行为(例如,拒绝去让他们想起这件事的地方)
身体感知方面
身体不适增加(头疼、胃疼、对轻微的肿块或者瘀伤反应过度);
食欲不振;
疲惫,没有精神;
感到紧张、心跳加速、出汗、肌肉紧张等;
对突然出现的声音或者光亮反应过度或不足;
过度觉醒(如睡眠障碍、易受惊吓倾向)
思维方面
难以集中精神、思维混乱、判断或组织能力减弱;
反复想起创伤事故的场面;
变得善忘,或者记忆力减退;
晚上做噩梦或白天反复出现回忆;
自责、担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尤其对亲近的人,比如家长老师和朋友)
出现关于死亡的描述或者提问。
如果发现您的孩子出现了以上一种或几种表现,也不要惊慌,任何人的心理都有可复原性,创伤也并非如洪水猛兽般不可战胜。在识别情绪后,家长可以做以下的一些事。
我要说一句
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平台,在线咨询、阅读、测试!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楼主| 心理老师  版主  发表于 11-19 08:13  本帖来自-- 江苏淮安
02协助孩子面对创伤**件
创伤**件发生后,孩子在短期内可能缺乏安全感、觉得害怕、容易哭泣、精神紧张等,这都是自然的反应。只要家长给予关怀、肯定和支持,多抽时间陪伴和交流,大部分孩子是有能力面对事件带来的转变及克服困难,逐渐回复正常生活的。如家长发觉孩子一段时间后(如数星期)仍有情绪不安的迹象,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
对孩子来说,此刻最需要家长做的是:
聆听您的孩子
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耐心聆听他们的倾诉,然后加以安慰,不要急于给予意见。切勿要求孩子“不准讲”“不准提”来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孩子运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讲故事、绘画、做手工等)。
如果孩子感到内疚(例如:埋怨自己未能阻止意外的发生),应该聆听他们的倾诉,并加以开解,指出意外有时很难避免,他们可能会为不幸的事件难过,但他们不需为别人的选择或行为负责。向孩子说明他/她的感受是正常的,并无不妥,藉此消除他们的疑虑。
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陪伴,给予他们安全感。提醒他们,我们信任的JC、学校的负责人、ZF的领导已经对这次的事件做了调查,事情也被稳定的控制住了,之前发生的恶**件不会这么容易再发生。
• 不要对孩子隐瞒事实,也不要假装事件没有发生或事件并不严重。孩子是很聪明的,如果因为家长的害怕而刻意隐瞒,反而会引来孩子更多的猜疑和担心,增加孩子康复的难度。家长不主动提起,但当孩子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不要回避讨论。同时,告诉孩子,虽然恐怖威胁真实存在,但是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机率还是很低的——这样做很重要。
• 只谈论事实,并且解释的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心智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需要简单扼要的信息,并且要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结构不会改变。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会提出更多问题,询问自己是否真的安全。他们也许需要大人帮助他们区分现实和想象。
提供稳定的环境
• 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程序和活动,安排有益身心的活动,例如听音乐、运动,协助孩子放松自己,让他们把注意力投放在其他的事情上。
• 留意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状况,不要忽视自己的不安、悲伤和愤怒情绪。可以让孩子知道您觉得很难过, 但是您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如果您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您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保证适当的睡眠、营养和运动。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 与当前事件有关联,过去曾经历过创伤或失去过亲人,有抑郁症或其它精神疾病、或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可能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现严重反应。尤其要注意观察那些有**风险的孩子。如果您感到担心, 请向精神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这些简短的指导方针只能为您提供与受创伤儿童合作的广泛框架。知识就是力量:你越是了解情况,你越了解孩子,就越能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支持,培养和指导。充分利用你手中的资源或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我要说一句
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平台,在线咨询、阅读、测试!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楼主| 心理老师  版主  发表于 11-19 08:14  本帖来自-- 江苏淮安
03  其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Q1:“如我的孩子表现惊慌(如做噩梦、怕黑、不敢外出等),我应该怎样做?”
如果孩子怕黑,不敢单独睡眠,做噩梦,不要取笑他们或只安慰他们说不用怕,而是和孩子讨论可行的办法。例如:安排家人陪伴孩子、睡时保留适量的光线、将房门打开等。如果孩子太年幼,亦可让孩子抱着心爱的布娃娃睡觉。
Q2:“如果孩子经历了同伴的重伤,我应该怎样回应?”
可以对孩子说:“这是一件不幸的事,他现在正在医院进行救治,我们感到担心和难过。希望他能尽快的回到我们当中来,我们也要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Q3:“我的家庭正面对一些压力,我应该怎样做?”
保持积极的信念,好好照顾自己;
向信任的亲友倾诉;
寻求适当的援助,如社工、心理咨询师等。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阻止意外的发生,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意外发生之后,尽力将伤害降到最低,也许这也是一次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希望写给家长的应急手册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我要说一句
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平台,在线咨询、阅读、测试!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热点

更多

热帖推荐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我是游客
可以浏览网站
可以学习知识
可以注册会员
我是会员
可以在线咨询
可以在线阅读
可以在线测试
服务支持
提供咨询服务
提供测试阅读
提供心理测试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