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测评,让心理健康工作有章可循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焦虑、抑郁情绪不等于焦虑症、抑郁症,不要因为短暂的情绪波动就随意自我贴上疾病标签。”在近日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的提示,道破了当前心理健康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难以简单评估与判明受测者是暂时性心理不适与潜在性心理风险。
在校园里,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一次考试失利,孩子情绪低落几天,家长就担心是“抑郁症”;青春期不愿与父母交流,被轻易贴上“孤僻”的标签。这种过度诊断与标签化的倾向,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掩盖真正需要关注的风险。
模糊的边界:从情绪表达到心理危机的距离
如何区分正常的情绪波动与需要干预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挑战。传统的观察和经验判断往往存在三大痛点:
一是主观性强,不同的教师、家长对同一行为可能给出截然不同的判断;二是缺乏预警,等到问题明显时,往往已发展到严重阶段;三是资源错配,将关注过度放在暂时情绪波动的学生身上,反而忽略了那些表面平静却内心挣扎的孩子。
这正是国家卫健委专门提示不要随意“贴标签”的深意所在。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边界日益明晰的今天,学校更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前端筛查系统,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精准导航。
专业量表:区分“情绪波动”与“心理风险”的科学标尺
面对这一需求,京师博仁心理服务智慧管理平台给出了专业解决方案。平台采用的测评工具经过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认证,是专为学生群体设计的标准化量表,其价值正在于能够科学区分“正常情绪波动”与“潜在心理风险”。
这套量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多维度评估体系。通过23个独立维度和3种指数统计,它不仅评估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更能深入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类因素,提供立体的心理画像。
其中最具有创新性的是“心理资源”评估指标。这个概念类似于一个人的“心理免疫系统”——包括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积极品质等要素。通过评估这个系统的强弱,平台能够有效区分:哪些学生只是面临暂时的情绪波动(其心理资源足以应对当前压力),哪些学生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风险(其心理资源已显不足)。而对应的干预措施方向,也可围绕心理资源的补强进行针对性规划。
这就如同体检中的免疫力指标——偶尔感冒是正常现象,但免疫力持续低下就需要特别关注。这种科学的区分方法,让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不再停留在“猜疑”和“感觉”层面,而是有了明确的科学依据。
全流程服务:从精准筛查到有效干预的完整闭环
专业的测评只是起点。京师博仁心理服务智慧管理平台的价值更在于构建了完整的“筛查—预警—干预—跟踪”服务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平台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专业标准:科学性——采用经认证的标准化量表;规范性——由持证心理咨询师团队主导分析;专业性——依托专业系统实现全链路专业化处理;系统性——建立完整的服务闭环。
这样的设计,让学校能够基于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对大多数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支持,对需要关注的学生提供预防性干预,对高风险学生则及时启动专业介入程**既避免了“一刀切”的粗放管理,也防止了资源错配。
专业守护:让每个孩子得到恰到好处的关怀
国家卫健委的提示,既是对公众的科学引导,也是对心理健康专业性的重申。在校园心理健康工作中,我们更需要用专业的态度和工具,给予每个孩子恰到好处的关怀。
京师博仁始终致力于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实用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学校构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我们相信,只有坚持科学精神,用好专业工具,才能真正实现“为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承诺。
【京师博仁心理服务智慧管理平台】基于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研发,提供科学化的心理健康筛查与干预服务。如果您希望了解如何在学校中实施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工作,欢迎与我们联系,获取专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