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欺凌者的心理咨询思路——八步法

分享交流
1 0

校园欺凌者是指在校园内外,单独或成群结队地、反复、有意地对另一名或多名学生实施恶意行为,造成对方身体、心理或财产伤害的个体。
他们既是伤害的施加者,很多时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受害者”或“迷失者”。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欺凌者。
欺凌行为易助长欺凌者的攻击性倾向, 导致欺凌者形成攻击性、 破坏性等不良人格, 阻碍其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久之, 会产生孤独、 焦虑等消极情绪, 增大其反社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有追踪调查显示, 中小学时期的欺凌者进入社会后, 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
因此,对欺凌者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校园欺凌者心理咨询需要特别关注这几点,首先要区分欺凌行为的性质是偶发还是惯常,其次要评估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最后要设计针对性咨询方案。
常见的心理动因包括家庭暴力模仿、低共情能力、权力饥渴或群体压力顺从等。
在咨询过程中,应该采用分级干预策略:
初期通过安全环境建立信任,可通过真诚、尊重、积极关注、中立和共情建立咨询关系,也可运用绘画、沙盘、OH卡牌等非言语技术降低来访者的防御;
中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重构错误信念,配合角色互换训练培养共情能力,发展解决冲突和健康社交的能力;
后期则需要家庭系统治疗介入,因为很多欺凌行为实质是家庭问题的投射。
针对欺凌者的心理辅导,可用以下八步法,仅供参考。





01
第一步:建立信任
观察技术:初期保持适当沉默,创造平静的对话氛围。
共情表达:使⽤"我想你可能有⾃⼰的理由"等中⽴语⾔。
事实澄清:强调"我们看到的可能和实际情况不同",激发陈述意愿。



02
第二步:探索行为背后的动机



1.动机的可能分类
权力控制型:追求支配感。
群体从众型:维持同伴地位。
创伤转移型:发泄痛苦情绪。
反社会倾向型:缺乏道德约束。

2.咨询师要做的
肯定⾏为动机⽽⾮结果,如"该出⼿时就出⼿"的果断性。
关注动机背后的合理需求,如保护朋友、维护尊严。
通过正向关注建⽴更深层信任关系。
根据不同的动机进行深入。



03
第三步:情绪安抚与事实调查

提供物理安抚物,如⽔杯、玩具、撕纸等。
使⽤情绪量化技术,1-10分评估愤怒指数。
渐进式肢体接触,从远距离逐步靠近,征求接触许可,可尽量避免直接的肢体接触。
可去询问,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找出导致这些行为的深层原因。


04
第四步:直面伤害,打破认知偏差


用具体场景让其感知后果,纠正错误认知。
1.责任唤醒
后果具象化:引导详细想象受害者一日生活。
责任时间线:绘制欺凌行为对多方影响的视觉图谱。


2.认知重构
挑战权力错觉:“强大不是建立在他人痛苦上”。
识别情绪误区:将“愤怒”与“控制”进行区分训练。
重构男子气概:探索非攻击性的力量表达方式。





05
第五步:结果导向思考


"这个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让对⽅不敢上学/⾃我否定的结果值得吗?"
"证明勇敢是否必须⽤这种⽅式?


06
第六步:解决⽅案演绎
行为上的偏一定要纠正。
⻆⾊扮演还原事件场景。
空椅⼦技术拓展解决思路。



07
第七步:认知行为模式分析
用认知行为疗法去分析来访者的信念,通过行为训练的方式纠正其错误信念。
如"都是别⼈的错"、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是烂人”等⾮理性认知。


08
第八步:深度心理辅导
这一步做的是他自己也作为受害者的那部分。
创伤处理。
追溯童年受欺凌经历。
通过⻆⾊扮演重新解读关键事件。
进⾏情绪再处理与意义重建。
最后,还需要家庭的干预,识别家庭中的⾏为示范,如⽗⺟的控制型沟通模式。
如有条件的可进行家庭咨询,重建家庭功能。



注意事项
拒绝标签化评价:“你这次的行为伤害了别人,我们可以调整做法”,聚焦行为而非人格。
不强迫“口头道歉”:道歉需真心,否则易引发逆反。
联动家庭核心:家庭教养方式。
强化正向行为:及时肯定小进步。
不忽视其自身困境:可能存在自卑、被孤立等问题。
对欺凌者的咨询需平衡既要坚决反对欺凌行为,又要相信改变的可能性。
咨询师要如同一位既坚定又耐心的匠人,在扭曲的认知上精心雕刻,让被掩盖的良知逐渐显露轮廓
最终目标不是单纯让欺凌者承认错误惩罚,而是帮助他认识到: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掌控他人,而在于掌控自己;
尊严不是从他人的恐惧中获取,而是从对自己的尊重中生长。
这种转变不仅保护了潜在的受害者,也挽救了欺凌者自身的人生轨迹。



........未完,持续更新.......



2025年11月17日,广西心理咨询师成长项目“青少年厌学问题”干预系统训练营”,时长三个月。

授课老师:爱盈心理首席咨询师黄霞丽老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启智网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启智网平台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本平台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真实性自行辨别;所有涉及心理诊断或说明内容不作为医学根据使用,科学诊断还请到专科门诊;
6、如果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启智网平台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平台,在线咨询、阅读、测试!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热点

更多

热帖推荐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