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免费咨询交流阅读

400-7822-888

返回顶部
【招生信息】 【深度话题】家长老师互怼,留给了孩子什么?


家长老师互怼,留给了孩子什么?


家校沟通历来是教育矛盾的多发区,最近矛盾还呈现出频发的态势,互怼似乎成了有些家长和老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事由

家校联系群里“怼战”忙


前段时间,福州某培训学校的语文老师辅导学生功课,因为晚了约15分钟下课,在班级家长群被学生母亲怒怼。尽管老师作出合宜解释,但学生母亲依然在群里说:“这个点孩子还不能吃饭,请问你预备让孩子几时吃午饭?”甚至说:“负不了责就不要做不负责任的事儿!”向老师发动了一场“怼战”……


无独有偶,年初就有家长针对校服缴费、家庭练习、作业检查等问题回复老师:“没空去银行取钱”“不做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忙、很忙、特别忙、非常非常忙……”这些回复霸气十足,许多人隔着屏幕都能嗅到这位家长怼老师的敌意。


其实不光家长怼老师,老师怼家长的也不少。最近江西一个家长群的老师和家长聊天被刷屏,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并将结果发到班级群。有位家长忘了给孩子改作业,被老师在群里讥讽说:“你昨晚挣500万了吗?”“将来你的孩子和你一样可悲!”等……


而像有的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被老师移出群;家长谈论学校作业安排太多又被踢出群;告诉老师孩子想当值日生被老师拉黑……这种怼法已算相当“文明”。


但无论“文明”与否,“怼战”还是引起一些老师和家长的不安,因为孩子就坐在“旁观席”上。



调查

家长、老师应好好相处


家长和老师之间为各种琐事互怼,孩子们看到后有什么样的感觉?作者询问了一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刘明婷(初中三年级):


现在家长和老师压力都很大,经常找不到出口发泄,一旦碰到有人撞枪,就在各种场合把自己情绪爆出来了,然后用一种缺乏尊重和理解的方式来对待对方。


其实,家长和老师本来应该好好相处,看着他们互怼,让我觉得挺丧气。


小铁(小学四年级):


有天老师作业布置多了,我们做到十一点过都还没有做完。后来有同学家长在群里冲老师喊:“你啥作业这么多?我们不做了,学生身体更重要!”然后就把我们都“解放”出来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喜欢听家长的,而不是听老师的。


陈大刚(初中一年级):


我没参加到学校的足球队,因为老师说我不守规则,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我爸说老师就针对我一个人,他还说,到时和他朋友自己组织个球队,大家爱怎么踢就怎么踢。


真扬(小学六年级):


上次学校组织秋游,有同学爸爸开车一起去,开的车很高档,独自朝景区一路狂飙,把大队伍甩在后面。


老师叫他慢下来,大家一起走,那爸爸说就一条路,开到头就行了。结果两人怼起来,大家半天都没耍开心,我们都觉得那个爸爸挺蠢的,像个小孩一样。



解读

难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家长和老师之间为什么会互怼,这种冲突会向孩子传递什么信息?作者询问了教育心理学教师周晓东。

周晓东
(教育心理学教师)



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理解都不同,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承担责任,共同来教育孩子,肯定会存在许多差异和分歧。在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会常常保持一种消费者心态,有许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实用性想法,也常以这种想法来要求别人。


当家长和老师也以这种想法来要求彼此时,就会相互提出许多不合理的期待,于是家校矛盾变得更加凸显。


另一方面,教育的前提是权威,比如孩子学说话,得有父母权威的熏陶;孩子学知识,得有老师权威的带领。父母的权威和老师的权威,都是值得孩子尊重和顺服的。


如果家长和老师互怼,首先会让孩子感到比较困惑。倘若孩子喜欢老师,父母却骂老师不是,孩子信任父母,老师却说父母不负责任,那么孩子能再接纳父母、能再听从老师吗?家长和老师互怼后,又该让孩子去相信谁?


其次,缺乏权威的“教育”,就变成了纯粹的知识灌输,这种“教育”不能帮助孩子在生命中建造品格,所以很难看到教育问题中的孩子,能有诚实、忠诚、正直等行为表现,这是家长和老师互怼问题背后更大的危机,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例如,我们看到有家长把老师关进了派出所,结果孩子迷失和出走了,不就是这个危机的真实写照吗?



建议

应援助冲突中的家长与老师


既然家长和老师互怼,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那么如何止息和避免此类互怼的事情?作者询问了在家教育教师、家庭教育讲师安欣。


安欣

(家庭教育讲师)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非常忙碌,一位老师通常有几十个学生要面对,家长也愿意花许多时间来为家庭创造财富。家长与老师互怼发生冲突,这需要大家彼此有一个基本的互信,共同来深入思考“教育是什么”这个话题。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让家长与老师共同思考“教育是什么”,或许不太具有可操作性。


虽然现在家长和老师矛盾冲突的情形大量出现,但具体对应到每个地方、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家长与老师互怼的情况也并不多。所以止息和避免家长和老师互怼的重点,可能就不在于要求家长、老师一起来思考“教育是什么”,而在于学校管理、家校合作、甚至教育管教单位,一起来协助家长和老师们沟通对话,帮助双方建立基本的互信和友谊,还更加切实可行一些。


这好比有人溺水不能自救,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获救。家长和老师在互怼的情形中,自身没有能力从冲突中走出来时,就需要一个外援性的帮助,才能止息和避免冲突。


学校管理者、家校合作机构、教育管理单位完全有能力充当这一角色。教育是人类最为久远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如果能回溯传统社会对待家长与老师的案例,回望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就会对教育有一个更整体的认识,从而找到合宜解决互怼问题的道路。



本文刊于2018年11月02日出版的

品格周刊》第11版。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垂询订阅(028-8454777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学习帮平台 - 贴文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学习帮平台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学习帮平台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果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学习帮平台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平台,在线咨询、阅读、测试!
回复

举报

connie

未知地区

芯颖棒棒哒家长说的不错!
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平台,在线咨询、阅读、测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connie

未知地区

芯颖棒棒哒家长说的不错!
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平台,在线咨询、阅读、测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热门问答 更多热门问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www.9axl.com! X3.5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学习帮
  • 苏ICP备2023021522号-2 | 营业执照 |苏公网安备32082902000140号 |学习帮--助力解决学习、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