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阅读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第5章 性学三论(1)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by 弗洛伊德

  第一章 性变态

  在生物学中,人们常以“性本能”这一名词来表述人类或动物对性的需求。我们认为,性行为和人们感到饥饿时寻找食物的行为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都是人的本能需求。可是,在我们的词汇语言中,很难找到贴合实际的词语来表达,这种类似饥饿时候觅食的性行为,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借用力比多或性力来代指这一行为。

  人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性行为的实质,大多数人认为,性行为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后,随着生理功能的成熟才渐渐出现的,而童年时代是根本不存在也无须考虑的。人们认为,这种性行为只存在于异性之间,由于相互吸引而产生的高于一切的力量中,最终意图在于实现两性的交合,至少是性行为的交媾。可是,很多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种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真理已经远远脱离了事实的本质。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想法漏洞百出,都是错误和偏见,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必定是鲁莽和不审慎的。

  为了进一步科学研究和探讨,我们要先定义性对象和性目的这两个名词,所谓“性对象”就是对其发出性的诱惑力的人物;而“性目的”则是指性冲动想尽力追求并得到的东西。现在,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是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其重点在于理清各种与性对象和性目的有关的变态现象,与这些变态现象和正常现象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性对象”的变异

  古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表现了大多数人对性行为的观点和认识。这个故事传说,在远古,人都是单性的,后来才分成了男人和女人两个个体,男女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寻找,经过种种艰难曲折,男女走在一起重新融合。这个传说表达的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深入人的心灵,因此,一旦听说有些男人的性对象不是女人,而是和他一样的男人;或者听说有些女人不喜欢男人而希望和女人相守一生一般人会感到十分诧异、十分不解。因这是对长久以来存在理念的行为的颠覆。我们把同性之间相爱慕的人叫作“同性恋者”。为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我们还把这种人叫作“性颠倒者”,把这种现象叫作“性颠倒”。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人是性颠倒者,我无法估算,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数目绝对不会是个小数。

  一、性颠倒

  所谓性颠倒即性对象的颠倒,简称同性恋。

  (一)性颠倒者的行为种类

  我们根据性颠倒者的具体表现,大致将其行为分为三种不同的种类:

  1.完全性颠倒者。同性是这类人自始至终追求的性对象,任何时候他们都对异性没有任何性方面的欲望和渴求。对待性行为相关的事情,异性对他们来说是毫无需要的,甚至有些厌烦。伴随着这种厌烦情绪,他们就不会像正常男女那样进行两性之间的性活动,即使勉强进行性交,他们也不认为这有何快感和兴奋的感觉。

  2.两栖性颠倒者。他们是双性恋者,性心理上属于半阴半阳。他们的性对象是两者均可,男性可以找男性,也可以找女性;女性可以找女性,也可以找男性,这种性颠倒者无明显的确定特征。

  3.偶尔性颠倒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当正常的性对象不在身边,个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也可以通过模仿将同性人作为性对象,聊以慰藉。

  这些不同于常人的性行为,即使都是性颠倒者,他们也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正当和应得的个人权利,就像正常人要满足自己的原始欲望一样,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地方。而有的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正常行为,他们知道这是病态的,可是总是不由自主,他们也千方百计地去纠正自己这种性颠倒行为。其实,我们进行精神分析治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面对性颠倒行为有没有克服和挣扎的心理倾向。

  还有一些差异则表现在发病时间上。有些人,在他记事之前就出现了性颠倒症状,而有些人则在青春期前后才会出现一段(通过实验,专家已发现,一些患者自己认为的性颠倒出现的时间常常是不确切的,原因是患者的记忆往往压抑他早年对异性的认识和感受。通过精神分析法对性颠倒者进行分析,这种看法已经得以证实,通过这种方法,专家要从患者小时候遗忘的东西中,重新寻找到各种事实来填充其本身的记忆缺失)。性颠倒出现后可能终身就这样,也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只作为人体正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片段。还有一些人则是反复摇摆于正常的性对象与异常的性对象之间,不时更换。除此之外,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患者由于和正常性对象结合后产生了一种糟糕的经验,所以开始寻找异常的性对象,从而患上性颠倒症。

  一般来说,以上种种不同的性颠倒类型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当然,非常极端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种性颠倒者往往沉湎于自己的世界中,认为自己的状态很正常,他的性颠倒状态一直存在于他的生命当中。

  但有很多专家常常喜欢夸大不同性颠倒者之间的差异,而对他们的共同之处忽略不计,不将这些性颠倒者归为一大类,由此得出他个人对性颠倒的一己之见。其实,不论研究专家如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类,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处于两个极端的人还是少数的,处于中间的人是占绝大多数的,所以,分类过细,或者说过于强调他们之间的差别,那么将会对这类问题的继续深入研究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二)颠倒现象的缘由

  说到性颠倒现象的缘由,很多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这是先天性心理变质的表现。乍一看,这种想法和下面的事实貌似恰相符合,因为医生们是在那些患有心理病的人身上,或者具有这种病症征兆的人身上发现性颠倒现象的。可是,这种想法中有两种因素我们需分别加以考证,一是先天性,另外一个则是退化。

  (三)先天性

  我们通过第一类完全性颠倒者这种最极端的个例,可以猜测性颠倒是先天的。当事人自己也承认,他一生中的性行为都是和同性进行的,从来没有和异性有过性行为,这是性颠倒是先天性的唯一佐证。可实际情况是,另外两类,尤其是偶尔性颠倒者,和认为性颠倒是先天性的这种假设无法契合。假如继续坚持先天性的说法,只能导致将绝对的性颠倒者和其他性颠倒者分开,如果这样的话,性颠倒这一概念就不能继续统一。所以,部分性颠倒者可以说是先天的,而其他的性颠倒者应该是另有原因的。

  还有一些人反对“先天性”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性颠倒是后天学习习惯或者倾向不正常的一种性行为,他们提出以下三种理由:

  1.我们在许多性颠倒者,包括完全性颠倒者身上可以得知,他们在幼年曾受到过某种震撼,给他们留下了强烈的性印象,从而导致一种永久性的影响,即同性恋倾向。

  2.别的例子则都是由于受到某种激励性的或者压制性的影响力而导致的。这些影响强化或更加固定性颠倒现象,并且这些影响是在童年及以后,例如长期和同性长者同居相处、战争或者服刑时期和同性朋友相处、害怕和异性性交存在危险性、长期单身独居或性功能低弱等原因。

  3.对于先天性的性颠倒,即使采用催眠性联想也不能根治性颠倒症状。这种方法仅对后天性颠倒起作用,对于先天性性颠倒毫无用处。

  所以,他们认为存在先天性性颠倒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至少是值得怀疑和重新商榷的。

  我们对此并不赞同,反驳理由如下:假如我们更加细致地检查这些所谓的先天性性颠倒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认为儿童早期的某一次经验决定了他原欲的发展方向。艾里斯曾经说过,我们可以用特殊的手段重新召唤出仅靠他自己已不能回忆的经验。在上面这位专家看来,所谓的性颠倒,是在人生过程当中,由于外在环境刺激而造成的一种司空见惯的性行为变异。

  上面的看法看似理据充分,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因为有很多在幼年时也曾有受过诱奸、相互手淫等性活动影响的人,后来并未因此而变成性颠倒者。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论先天因素,还是后天习得影响,都不能单独解释清楚性颠倒这一现象。

  (四)退化现象

  对于“退化”这个词的使用,人们曾提出各种理由来反对,当然这些理由也用来反对这个词在其他领域的滥用。在过去,人们总是倾向于将那些创伤性和感染性疾病之外的病症的原因统统归为“退化”。在玛格南(Magenan)对“退化”现象的分类中,即使最高级的心智能力也有可能濒临“退化”的境地,由此,“退化”这个词已经丧失了它特定的意义和用法。在我看来,下面两种情况着实是不应该用“退化”现象来定义的:1.假如其中不是很多地方显而易见地违反了正常状态;2.假如没有损害到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能力。有关“退化”的诊断,多数情况下其实没什么实际的价值,所以不应轻易施行。莫比尤斯(Moebius)对这一点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从全局情况来说,诊断为‘退化’现象其实是毫无实际用处的。”

  通过以下事实我们可以证实,如果按以上标准来衡量,性颠倒者一定就是“退化”者的论断是有失公允的。

  1.有性颠倒现象的患者在其他方面往往和正常人毫无差别。

  2.性颠倒现象并不总是发生在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的心智有损的人身上,相反,它常发生于心智高水平,而且智力和道德修养也极高的人身上。盘古论今,我们发现,患有性颠倒症并且是绝对性颠倒症的人,常常是权高位重、威望极高的人。

  3.如果我们置身于一个更广阔的范围或者角度,跳出个人医疗患者方面的经验来看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到两种结果,这能纠正我们认为性颠倒是一种“退化”症状。这两件事实是:(1)通过历史,我们发现,在一些文明古国,并且是在其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常常会出现性颠倒现象,并被赋予极高的意义和重要功能。(2)性颠倒曾十分风靡于原始民族部落和野蛮人时代。按照伊布拉赫(Bloch)的理论,“退化”这个词往往只能在文明发展较高的时代使用。尽管如此,在欧洲这样文明的国家里,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人种差别,以及人们对性颠倒的不同态度和认识,这个词的使用和分布还是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影响(伊布拉赫在这件事的转变上起了重大作用,他曾坚信性颠倒现象在古代文明里是屡见不鲜的。在过去,性颠倒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病态现象,后来随着人类学科的发展,学者们才开始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

  (五)对性颠倒的解释

  正如上面所说,我们既不能只拿先天性因素来解释性颠倒,也不能单独用后天习得的原因来阐述性颠倒的本质。如果只用先天性因素解释性颠倒现象,那么必须具备下面这种最不可能的事实前提:一些人的先天性性行为只对某一种性对象感兴趣。如果这种事实不成立,那么先天性就会受到质疑,其内容必然也要重新审定。假如只用后天习得来解释性颠倒,也不是那么顺畅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只是受外在的刺激和影响,而没有任何先天性的倾向就能变成性颠倒,这样也很难让人信服。所以,上述两种因素都不能单独完全解释性颠倒这一现象,不能独自成立,必须是两者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六)双性理论

  我们知道,弗兰克·李兹顿(Frank Lydston)、奇尔南(Kier-nan)和柴瓦里尔(Cheralier)相继对性颠倒发生的原因作出了各自的诠释,而新近,继他们之后又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前的观点和认识。之前,一般认为,一个人要么是男人,要么是女人,别无他选,而这新近的某些观点完全打破了这种传统认识。科学家得出一个出乎常人意料的结论,在解剖学上,有些人超越了两性的界限,他们的性器官既有男性的特征,又有女性的特征,是阴阳结合体,不甚分明的性特征让人难断其雌雄。所谓的真正的性阴阳人,是他们的两种性器官都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并且情况良好,当然,这只存在于极个别的案例中;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性器官并不能同时得到良好的发育,即呈现出发育不完全状态。

  发现这种不同于正常的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这些无意的观察和研究,我们了解到了人体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由此我们才明白,仅从外表特征的角度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双性趋向并不是不正常,因为,所有正常的人,不论男女都应该有异性器官的痕迹,只是部分器官通过转化而用于他途,其余的部分则相安无事地保留于原位,不起任何作用。解剖学学科发展已经经历过一段时间,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种大胆的推测:在最原始社会,人类的身体是阴阳结合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演变,由于某种因素,另外一种性器官逐渐萎缩而没有发育完全的,只留下了某种不易觉察的痕迹,于是,人就变成了现在的单性人。

  这种推测同样也被人运用到精神领域的研究中,即认为“心理阴阳人表现出来即是性颠倒的变态行为”。若一个人患有性颠倒症,他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也必须且经常具有阴阳人的痕迹,只有发现这样的事实确实存在,那么上面的推测才能真正成立。可实际情况是,虽然我们看到性颠倒者确实存在性行为变弱的情况,艾里斯也曾通过解剖学发现性颠倒者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性器官发育不完全。可是,这种案例是绝无仅有的,其数目少之又少,以至难占一席之地。所以这种需要满足的事实是基本上不存在的,我们并不能由此确定心理上的阴阳人,和解剖学意义上确实可见的阴阳人之间有某种固定联系。总之,性颠倒和生理上的阴阳人之间,毫无瓜葛,完全不是一码事。

  以艾里斯为代表的一些人还很关注性颠倒者一些非主要甚至非常次要的特征,以突出他们在这些特征方面的差别。的确,性颠倒者在某些次要特征上是存在差别的,但是这种非主要的特点一开始就存在于异性身上,很大一部分人身上既具有女性的性特征,也具有男性的性特征,但他们并没有像性颠倒者那样对性对象的选择发生改变,这一点我们是不能忘记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帮币]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页
返回顶部